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假放完了,自驾的堵够了,到了景点的挤出脓了,没出远门的满肺雾霾了,但好像还缺了啥。哦!自贸区挂牌了。但伴随挂牌的不是十八响礼炮,而是火柴入水的“嗤”。

别急,这些不能代表自贸区的长远意义。尽管自由程度不够,尽管区内外资金流动程序不清楚,尽管负面清单有190个行业(2000余细项),尽管没有国务院管理委员会,尽管不清楚如何实现金融市场化,自贸区仍然是中国改革的先锋和标杆。

我前文写道资本自由的重要,以及不认为自贸区能够马上做到。看完国务院“总体方案”的确没有给出多少资本自由。但我认为“总体方案”里最重要的11个字是“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”。这段时间并不长,也意味着如果出问题或者哪里不到位,纠错、改动的速度会很快。其实今年三月才提出,九月就挂牌,已经不错了。

狂热后的冷却不缩小重要性

股市前一阵的疯狂追捧告一段落,只有房地产和注册门牌号还被热炒着。炒作难免,但这些没有捕捉到自贸区的真实意义。中国改革不是投资信息或引进技术能够做到的,必要的是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,尤其是金融资源。自贸区有望做到,但不一定是明天。

其实说白了,自贸区就是一个可以实施与本国不同法律的地方。国际案例很多。爱尔兰1959年在香农设立世界上第一个自贸区是为了拯救当地即将倒闭的机场。今天,安倍经济学的“第三箭”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增加双边或多边自贸关系国来促进贸易。现在,100多个国家在经营着3000多各类自贸区。绝大多数是爱尔兰版的,刺激地方经济。大区域型的较少,最有名的是欧盟和东盟。去年,中、日、韩本来也想搞一个,但明显触礁了。也不是没希望,只是需要多一些多边政治创新。

中国1980年在深圳开始发展自贸区,奠定了21年后加入WTO,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。30多年的改革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是从国外引进资本、技术和竞争来倒逼国内体制去逐步适应。

但现在中国经济的各种结构性问题,如产能过剩,国企越位,房产泡沫,服务业欠发展等,来自于资源分配的不合理。靠制造业竞争已无力回春。同时,即得利益群体从各个方面抵制改革。地方官员仍然以增长为首任。即便是发达上海的领导,开发自贸区的初衷也是经济增速落后。所以,想要从内部推动改革很难。于是,只有倒逼型改革是一个屡试不败的方法。

下一轮世贸协商的入场券

自贸区不单是个经济领域的创新,也是个重要的外交手段。“泛太平洋伙伴(TPP)”的协商目前还没有中国的参与。所谓的美、日、东南亚在孤立中国的言论实际上有些狭隘。因为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区域政治,而TPP与“泛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(TTIP)”终将演变成继承WTO的新国际经贸体系。不相信?1990年时,没人听说过WTO

TPP几乎要涉及到经济的所有层面,而且在货物贸易之上,更加注重服务与资本的流通。现有条款中有不少对国有企业的限制,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强劲保护。在80-90年代WTO协商过程中,中国就因体制问题,被拒之门外,没能在1995年成为WTO创始国之一。2001年入世的条条框框基本上也是美国主导的。不参加TPP的设计过程无疑会将中国再次置于被动。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是95年被拒的理由,而现在依然。自贸区有望给中国买张TPP协商过程的门票。

如果是这样,那么上海自贸区将会同时有深圳特区和入WTO的影响力。而被影响最大的可能是金融业,因为随之而来的竞争可能在金融领域最大。自贸区将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。区内的金融机构将可开发很多内地机构不能做的各种商品,理财,投资,和衍生品等。区内的机构必然会有高度的混业经营,从而监管体系必然要向香港、新加坡一类的综合监管发展,而不是陈留在内地的分业监管体制。要把这些创新铺开到全国又是一个大难点。

挂牌只是第一步

此次挂牌,有些实质的东西。比如运输业可以更多在上海中转去国内他地,多少会带来些贸易便利,也带走一些香港和其他近海国际中转港口的生意。期货交割和交易,租赁,医保,离岸业务,外资内民合资银行等小众金融也有用。税制支持也有,如股权类报酬分期缴税,租赁出口退税等多少能吸引一些人才和投资。

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疑问。除了以上小众金融,基本上没有打开金改的门。利率,汇率,证券,投行业务等何时有新政?自贸区里的资本是否可以国际自由流动?资本怎样往来于内地与自贸区?所谓“一线放开”和“二线安全高效管住”意味着什么样的监管体系?没有国务院自贸区委员会是否意味着出现问题中央不负担?

所以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要金融当局解释资本如何管控,以及逐步减少负面清单上的条项。如果能在两、三年内理清这些问题,那么复制到其他地方就有望了。那些反对中国参与下一轮全球经贸体制的国家就会少些弹药。

总之,自贸区无疑会使改革有所突破。而且,它不会像深圳特区那样有很多年去累积经验,因为资本流动加快,也因为中国体制改革等不及了。其实,自贸区这事儿,大都是经济受到了无法自我消化的阻力才会发展的。自贸区带来的将是更加自由的资本流动,更加多样的投资选择,更加市场化的成本,和更加激烈的竞争。这些,对于在强度管制下已经习惯了各种政策主导的中国企业来说,会是一个冲击。您准备好了吗?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彭程

彭程

7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数里追潮,平中寻色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7篇